|
|
民族主义论文 |
|
4民族主义何以可能 |
当今时代波谲云诡,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日益开放、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日益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中国有益于世界,也冲击着现存世界秩序。现存世界秩序的主宰者——西方,以矛盾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崛起,既要容纳又想排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世界、世界 予中国,日益成为时代的焦点。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崛起的中国最终为世界所接纳还是被排斥,应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
房宁、王… |
420 |
5-18 |
|
4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
摘 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 中图分类号:K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
577 |
12-26 |
|
4转变思维方式 推进民族复兴 |
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转变思想,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的要求,具有和合性、开放性、创新性。 一、适应时代主题的大转换,由极性思维向和合思维转变 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同民族、国家以至人类历史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转变,既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又受时代 |
651 |
9-11 |
|
4加入WTO对民族教育的影响 |
新世纪伊始,加入WTO以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些挑战是新世纪国家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将转移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教育的发展是整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入世后,民族教育的发展,面对国际社会教育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要求与机遇,需要我们适时作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族教育的现状 1.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地位与作用 在中国,民族教育似 |
1002 |
9-9 |
|
4西藏民俗文化论 |
西藏,这个耸立于地球之巅、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雪域高原,以其恢宏的气势傲然于世。千百年来,生活于这块高天厚土神奇大地上的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藏文化。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一 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 |
591 |
9-9 |
|
4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民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首先在德国兴起。早在18今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就曾论及不同于个体精神的绝对精神。后来哲学家拉扎勒斯和语言学家斯泰塔尔提出“民族精神”和“整体精神”的概念。冯特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写下了十卷本的《民族心理学》(1900-1920年),他认为民族心理学的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注 |
436 |
9-9 |
|
4中国的民族政策:成就与挑战 |
一、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民族平等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 |
905 |
9-9 |
|
4浅论中国穆斯林人口 |
历史上,正如全国人口无从稽考一样,中国穆斯林人口(除引文外,以下均简称“穆斯林人口”)也未知其详。因此,人们对其也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估计。但是这些估计大多离谱太远,从而为正确了解穆斯林人口造成很大混乱。 五花八门的估计数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有多少穆斯林必然是各国穆斯林关注的焦点之一。历史上,在没有确切统计数字的情况下,人们对穆斯林人口 |
568 |
9-9 |
|
共 56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