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论文
4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基督教伦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可能性及其难题
“伦理”或“道德”之谓(Ethics or Morality),在中文与西文中均可作两个层面上的解释,即:内在的价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为规范。而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实际碰撞中,由于“至简、至圆”、“阴助教化”的本土传统之引导,这两个层面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就其总体情况而言,行为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化”或者“道德化”始终是汉语基督教的主要路向。这种“单向度”的阐释框架,使“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所
杨慧林
8636
2003-4-24
4 儒家伦理的双旋结构[下]
因此,如果我们要在现代性的背景中对于儒家伦理的双旋结构进行再讨论的话,我们主要的精力恐怕应当放在对于道德理想主义所具有的现代性蕴涵的清理上面。如此,我们才可以明白,1950年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法”的着眼点,也许正是落在这一方面。而唐君毅提出的中华文化的“灵魂自植”,也许只有在这一思维路向上寻找到合理的根据。这种分解基础上对待儒家伦理的思想遗产,在现代思想史上,正形成为具有共识性的见解。牟宗三
任剑涛
8629
2003-4-24
4 儒家伦理的双旋结构[上]
自近代以来,儒家伦理的反思,成为中国思想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学术文化景观。翻检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文献,可以发现在儒家伦理的构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相关性分析主题下面,浩如烟海般的研究成果。但是,就这种研究的结构分类来讲,则并不是令人满意的二元对诘式的论述:要么儒家伦理因为其道德理想主义有益于现代化,因此值得为之辩护。要么儒家伦理因为其伦理中心主义有碍于现代化,因此必须批判。辩护是捍卫
任剑涛
8622
2003-4-24
4 从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与普遍人权的看法
1993年9月4日“世界宗教会议”签署了《全球伦理普世宣言》,并发表了《世界伦理宣言·导言》,对“全球伦理”或曰“世界伦理”进行了解释,《宣言》的发起者们希望通过《宣言》的形式形成全球性或世界性的普世伦理,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贫穷问题、战争问题、生态问题以及男女问题。当此人类多难之秋,《宣言》发起者们的仁心悲怀弥沦天地,其力图以“全球性伦理”来化解人类苦难的决心与勇气非常值得吾人赞许
蒋庆
8635
2003-4-24
4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一 关于儒家的民本与民主的关系,我在《中国的民本与民主》一文[1]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民主(democracy),就其基本的或主要的涵意而言,是指一种与君主制、贵族制相区别的由人民治理(the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的政治体制(或管理形式)。我认为,儒家的民本(regarding the people as foundation)与君主制相联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李存山
8642
2003-4-24
4 论自私(下)
《社会发展史》又指出:根据一些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在现代原始氏族中,各种形式的动产是依次变成私有财产的。例如,在爱斯基摩人中,第一部分是个人财产:包括衣服、小舟、捕鱼工具、锥子,以及鱼皮制的绳索,第二部分是家庭财产:包括用以居住的帐幕及其附属物,装有桅杆和蓬顶的捕鲸船,雪橇,以及供养全体成员两三个月所必须的食物储备。第三部分是公社财产:包括过冬的木建筑和捕鲸业的产品,它足以供应所有家庭的衣、
鹿 居 邦
8807
2004-4-29
4 论自私(上)
梗 概 全文约18,000字。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自私的定义;二、自私的相对性;三、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四、人为什么自私及自私的历史性与永恒性;五、从上述讨论中引出的几个结论。 一、 自私的定义:剖析“自私乃损人利己的行为”的定义,认为此定义不足以概括人们实际运用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主张将自私定义为:当人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当人认
鹿 居 邦
8838
2004-4-29
4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一 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表现为人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全面危机;表现为这样一些极端的非道德行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它们失去了人之为人必须具备的最低品质,嘲解了人性最起码的价值标准,冒犯和亵渎了作为人开化、文明象征的最后禁忌。 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淡化以至消失
孙美堂
8855
2004-10-28
共 64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8 /8 页 8 篇论文/页 转到: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