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其它论文 |
|
4农民工: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特殊阶层 |
摘要:论文首先认为,农民工阶层是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即1978年以后出现的中国社会的第三大阶层。农民工阶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农民工阶层最基本的特征是其社会身份、社会地信、社会生产的双重性;农民工阶层是中国社会转型推进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现实角度看,农业经济与非农经济、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差别不会迅速消失,因此,农民工阶层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从长远角度看,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向纵深推进,以 |
刘祖云 戴… |
651 |
5-29 |
|
4农民工社会保护问题研究 |
[ 摘要 ] 由于正式组织资源的缺位,农民工只能倚重于自身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求社会保护。而这种网络由于自身的局限,无法与高度科层化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为了保持区位竞争优势,进行福利竞赛,使农民工的处境进一步恶化。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培育农民工利益集团,达到博弈双方力量的均衡;二是考虑农民工的外出动机和户籍制度等约束条件,制定农民工社会保护政策。
[ 关键词 ] |
杨立雄 |
784 |
5-29 |
|
4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以个案访谈为例 |
[ 摘 要 ]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个城市的个案访谈资料表明:农民工城市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诸多制度性障碍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地域排斥等方面。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主要通过教育和技能实现向上流动,而逆向流动则是他们面临城市社会排斥的一种无奈选择。
[ 关键词 ] 农民工;社会流动;地位获得;向上流动
一、问题的提出
|
韩克庆 |
474 |
5-29 |
|
4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家整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学理性分析。国家整合作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对业已分化的部分加以调整、统筹并形成整体的产物。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国家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结果是城乡的分化或对立。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历史转折的标志。它意味着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整合走向一体性整合,达致城市与乡村的相对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是国家整合的重要 |
徐勇 |
595 |
5-29 |
|
4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提高支农效率 |
【内容提要】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投入效益的重要环节是理顺中央和地方在支农工作中的关系,增强基层政府和农民经济组织在实施农业发展项目中的能力。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十一 |
党国英 |
571 |
5-29 |
|
4居委会自治性质的重新探讨 |
[摘要] 伴随《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居民委员会是否“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探讨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解读居委会组织法和物业管理条例,比较居委会和业委会在组织产生、委员代表性、工作内容以及社会进程中的差异,可以发现居委会本质上是基层政府派出的具有自治性质的机构,而非实然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为此重新审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重新审视居委会性质,成为推进社区建设和居委会建构之必要。
&nb |
刘娅 |
444 |
5-29 |
|
4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一、“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1、 “以人为本”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 |
丁言 |
1397 |
5-29 |
|
4论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执政 |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经验的最新总结,它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种发展观,我党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笔者认为,依法执政就体现了这种要求,它能够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要求,它可以使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依法执政 政治文明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 |
陈国申 |
568 |
5-29 |
|
共 147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2/19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