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
4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
一 “五四”这个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指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 次学生爱国运动。但是,我们今天在讲“五四”的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这个爱国运动上 ,我们往往把它衍生到从1915年开始的整个知识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它是以 文学领域的语言革命和形式革命为契机而深入展开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大的新文学思 潮。 现代知识分子是由原来的士大夫阶级转化而来的,士大夫阶级的基本 |
1189 |
3-21 |
|
4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
必须承认,作家作品是文学史中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最显著的文学现象。就目前 的世界性文学评价体系来说,是否具有伟大的作家和经典性的作品,一直是衡量一个民 族或国家或时代的文学成绩的最重要标准。客观公正地说,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 社团、文学批评、文学教育以及文学体制、文学传媒等,其结果最终都要不同程度地体 现在作家和作品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传媒、文学教育、文学批评 的发达与繁荣 |
1022 |
3-21 |
|
4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
【英文标题】Scanning of Studying Lu Xun Overseas in Recent Years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3)01-000 |
1246 |
1-29 |
|
4犹疑不决的选择——《今年中篇小说选》序 |
选本的传统自古有之。比如《唐诗三百首》、《古今小说》、《古诗选》、《古诗源》、《古文观止》、《词选》等;比如《新文学大系》、《七月》丛书、《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等;比如80年代以来的“获奖文学作品集”、“女性文学作品选”、各种“经典”选等,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而且在不断的阐释中已经成为我们传统的一部分,起码是理解或了解我们传统文学的重要参照。 |
583 |
1-29 |
|
4晚清与文学现代性 |
文学现代性是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而就中国文学而言,这应是指与文学古 典性不同的新属性,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传输工具、运用现代汉语符号系统、表述 中国人在全球性格局中的生存体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面对市民消费群体等。把晚清 与文学现代性联系起来,是想由此入手探测中国文学继其古典性衰败后新的现代性形态 的发生过程。如果把古典性文学视为中国文学的旧传统,那么,现代性文学则应是它的 一种新传统[ |
1225 |
1-29 |
|
4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 |
现在,许多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都承认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 系。在这个大前提得到肯定之后,我们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它们有哪些“互补点”,也 就是说,它们有哪些优长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 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必将对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各自独特的艺术规律看互补的可能性 新文学作家在写小说时,以塑造典型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
1474 |
1-29 |
|
4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
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 钱文亮(以下简称钱):洪老师,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您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 史》的《作品选》和《史料选》,感觉从总体框架到具体篇目,与其他同类选本相比, 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例如,报告文学您一篇都没选;八九十年代的杂文也没选。但 诗歌的篇幅有较大的增加。“白洋淀诗群”的多多和芒克,还有比较靠 |
724 |
1-29 |
|
共 119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5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