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理论论文 |
|
4浅谈宗教艺术 |
摘 要: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色彩伴随着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一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宗教艺术 宗教崇拜 艺术 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随而来。我们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有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 |
余宁春 赵… |
2018 |
1-26 |
|
4试论中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与改革发展 |
摘 要 中国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使艺术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剖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化教育之路与社会化教育等改革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艺术教育 问题 随着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成为越来 |
张 刚 |
1309 |
1-20 |
|
4人类学中的“人”与人本设计 |
摘 要 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由于学科分化而产生的关于“人的形象“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本主义思潮,进而谈到关于“完整人“的问题,而这些对于在设计中人的地位关系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既通过人类学中人本主义来更加深刻地来认识设计中的人本主义,使设计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人本关怀。 关键词 人的形象 文化 人本主义 设计 人类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据说亚 |
孙许方 … |
1495 |
1-17 |
|
4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
摘 要 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工业设计 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B47 文献标识码 A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 Moholy-Na |
周宇 |
3391 |
1-17 |
|
4赛博空间的艺术真实 |
人类文学史可以说是媒介演进、载体延伸的传播史,文学存在方式的每一次变迁都与一定的媒介载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电子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的文学经历了“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个阶段,因特网的出现,把文学带入了又一重新异空间——“赛博空间”(Syberspace,又叫“计算机空间”或“网络空间”),使文学进入了“网络文学”阶段。这个世纪圣婴兼容了以往文艺的所有形态,为文学的存在样态实施了一次“格式 |
张贺 |
747 |
1-9 |
|
4赛博空间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跨国(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符码化时代、读图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充满着复制与拟真的数字文化时代。在全球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浮现。在电脑 |
524 |
1-9 |
|
4互联网艺术理论巡礼 |
互联网艺术理论是现阶段数码文论的代表。所谓“数码文论”,指的是以数字编码与艺术之关系为重点的理论。早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美是和谐与比例”。这一派的波里克勒特说:(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而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①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也接触到了“数”对于技能的重要性。《庄子·天道》所载轮扁之言称:“斫 |
黄鸣奋 |
669 |
1-9 |
|
4现象学与中国文艺理论沟通的可能性——以刘若愚、徐复观、叶维廉 |
尽管现象学在20 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已经达到了它的繁盛时期,但它真正进入汉语学界却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 直到60 年代,现象学方面的中文著述才开始出版。但对现象学的研究首先是从法国存在主义的介绍开始的”,“ 现象学在中国的较为广泛的传播是在1978 年以后”。[1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以现象学视野观照中国文艺理论成为了学界的一个新倾向:这也是现象学真正进入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 |
阎月珍 |
549 |
1-9 |
|
共 62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8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