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乐论文 |
|
4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 |
傅文泉 |
2668 |
1-23 |
|
4论侗族大歌生态详细内容 |
内容提要: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侗族大歌的深刻影响,同时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跨文化意义。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laox或galmags),“嘎”是歌的意 |
624 |
1-7 |
|
4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中的视听艺术详细内容 |
电视广告可以繁荣社会经济,适应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需要,为人民最大限度地展示优质丰富的商品,并提供精神食粮。经济信息类节目是以最先进的传播媒体电视、向观众传播以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 经济信息节目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可称得上是一类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它是综合艺术,独具匠心的创意,简单明了的用语,配以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画面密切配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观众以最大的信 |
520 |
1-7 |
|
4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详细内容 |
【内容提要】 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缘起性空”的生命现、“依正不二、万物一体”的整体观、“泛爱万物”的博爱现、“众生平等”的平等观。认真学习、研究、总结这些宝贵的思想,对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的启示。   |
448 |
1-7 |
|
4开放时代的舞蹈多样化详细内容 |
1.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成为80年代的主流首先,舞蹈创作题材多样化了。附属于极左政治的单一创作模式被摈弃之后,舞蹈编导们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舞蹈题讨,促进了舞蹈观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舞蹈编导的主体创作意识前所未有地得到伸张和强化。舞蹈被简单地作为宣传路线政策的做法得到纠正,追求艺术表现力和深入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得到弘扬。 2.传统舞蹈语言的解构与新舞蹈语言的 |
617 |
1-7 |
|
4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详细内容 |
通过对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发展的轨迹。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是一个少舞蹈的民族,其民间秧歌舞可算是迄今仍然活在民间的汉民族舞蹈的代表。所以,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灿的花朵。人从与自 |
675 |
1-7 |
|
4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详细内容 |
“文化冲突”与“文化震荡” 文化冲突与文化震荡就逻辑而言是两种文化互动的结果。可谓有“矛”才有“盾”,有“碰”才有“撞”。并且由文化碰撞形成文化反弹的文化震撼,使文化互动的双方受到影响。然而,目下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奇怪的景观是:虽然东西方文化是互惠互利,而冲突与震荡只存在于东方——东方舞蹈家在文化交汇中深受的困挠,西方舞蹈家则毫无感觉。例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先锋派舞蹈家默斯·坎宁汉得到一 |
597 |
1-7 |
|
4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 |
(一)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裕容龄,(1882~1973)晚清一品官裕庚的女儿,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 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 |
484 |
1-7 |
|
共 50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