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哲学论文 |
|
4《存在与时间》的方法、内容和叙事 |
[摘 要]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既需要对这本著作有一种整体的眼光,也需要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加以考察。从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来看,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的方法是来自于胡塞尔和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现象学”,而《存在与时间》的实质内容就是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主义”。从《存在与时间》整体的叙事结构来看,整个著作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部分 |
张旭 |
603 |
5-17 |
|
4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
摘要:施米特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思想人物。由于介入纳粹的劣迹,施米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一直被淹没大半个世纪。现在人们重新去理解施米特对于现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施密特最经典的文本《政治的概念》的分析,介绍了他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他的敌人与战争的概念的含义,他的政治神学的思想渊源,以及他的思想风格。这是对施米特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份简略的描述。
&nb |
张旭 |
405 |
5-17 |
|
4“上帝之死”时代中的朋霍费尔 |
一、时代的信仰状况:上帝之死
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时代就是基督教信仰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的时代。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是对欧洲虚无主义时代危机的历史无神论的深刻判断。尼采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他也没有说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投射,他说的是,上帝连同整个基督教的文化,连同整个西方对最高价值的规定都已经不再被西方信仰和信任了。不仅仅是不再信仰上帝,而且 |
张旭 |
450 |
5-17 |
|
4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 |
一、哲人其萎,大雅云亡:德里达之死
随着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完满闭幕,“法国文化年”即将在北京拉开序幕:“印象派画展”和“法国时尚展”令人期待,酷爱中国文化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于10月8日早早抵达北京。然而,就在这一晚,就在这个中法友谊再度升温的时刻,从网上传来噩耗,法国当世最伟大的哲学家德里达,因胰腺癌在巴黎一家医院去世。今年9月来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头发已全白了的德里达 |
佚名 |
418 |
5-17 |
|
4在后现代发现谢林 |
一 沃格林重新发现谢林
在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经典著作《新政治科学》(1952)中,沃格林以灵知派世俗政治神学,分析当代集权主义尤其是原苏联的政治结构是如何可能的。沃格林独出心裁的见解是,原苏联的政制与其说是基于共产主义,不如说是基于俄罗斯—拜占庭的国家与教会一体的东正教政治神学,以及从异端灵知派经过约阿西姆 |
张旭 |
396 |
5-17 |
|
4后现代的伦理学:论汉斯·约纳斯 |
尽管从莱奥波尔德发表《沙乡年鉴》(1947年)、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1962年)以及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72年)以来生态危机问题就成为最为紧迫的时代困境,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生态运动、绿色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以及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积极的工作,尽管我们耳熟能详“综合评估”、“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圈”以及“环境伦理”等概念和口号,但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物种 |
张旭 |
398 |
5-17 |
|
4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
当代法国哲学家马里翁说:“列维纳斯是自柏格森以来最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也是第一位严肃地力图摆脱他的思想来源(即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家。”[2]这位伟大的犹太哲学家(Emmanuel Levinas,19今年12月30日-1995年12月24日)最持久的激情就是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进而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做斗争。在他看来,希腊哲学的“第一哲学”观念持久而深刻地规定了西方哲学之为 |
张旭 |
421 |
5-17 |
|
4谢林的自由的概念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谢林的自由概念。象谢林一样,要考察自由的概念就必须考察与自由相关的各种对象,包括自然、人的本质、上帝和恶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谢林理解人的自由概念的境域。本文将对谢林的《自由论文》进行全面的解读。谢林曾经多次说过自己36岁时写下的《自由论文》(全称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1809)是他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自由论文》堪称谢林一生屡遭失败的探索中的一个辉煌的 |
张旭 |
454 |
5-17 |
|
共 91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2页 8篇论文/页 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