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哲学论文
4 论批判的终结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倍受青睐。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滥觞。在 20 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906
1-28
4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判。50年代以来,这部著作被“重新发现”,并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其实,共产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都片面地理解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有着很多重大错误的书,但它又是一部记录一位严肃马克思主义者探索成果的书。《历史与阶级意识》包含着走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而卢卡奇却并未有意识地去创建这一思潮
476
1-28
4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一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的人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囿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的变革。因而,存
637
1-28
4 事实与价值
摘 要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始终是价值哲学讨论核心问题之一,而“价值事实”与“非价值事实”概念的引入,无疑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由此看到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与联系,进一步得出了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结论。 关键词 价值事实 非价值事实 1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演化 在哲学领域,“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是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将“事实”与“价值”分离,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在西方哲学史
丁秋蕊 李…
2013
1-27
4 价值之真与假的界限
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潮。在我国,国门打开以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对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中心状态的疏离,更强化了这种价值相对主义思潮之流行。于是,非中心、边缘化、多元化、解构、非确定性等等名词纷至沓来,充斥学者文人笔端,蔚成一种时尚。
平心而论,价值相对主义的这种流行,有其内在的理论、文化、社会原因,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尤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更内涵着一种肯定
李景林
1363
9-22
4 弗洛伊德笑论批判
理论的突破常常生长于对以往理论大家思想的再思考之中。在西方喜剧理论史上,弗洛伊德的笑论思想富有重大理论启发价值,备受重视。我国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笑论的研究却一直处于译介和初级评价水平上,更不要说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美学转换工作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则弗洛伊德笑论深层心理依据的难以验证性和理论解释上科学与玄学成份的冲突性,使人们对其评价的难度加大;二是旧理论框架的限制和新理论框架的模糊造成评价
656
7-14
4 心事哲学Philosophy
1。心智和心事(Mind and Heart) 心灵(consciousness)在哲学上主要被看作是心智(mind),尽管从可能的用法上看,心智是相当广义的,似乎可以包括许多种心理活动,但是理性思维显然被认为是其中最主要的和最具决定性的,大概处于管理者和立法者的地位。理性之外的其它那些心理活动,就被定位为肉体性的
赵汀阳
764
5-30
4 论诚实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摩西第九诫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问题的背景 诚实英文为honesty,它的同义词有真诚(sincerity)、诚信、老实、诚恳、真实等。它的反义词是虚伪、虚假、造作、狡猾、说谎、言行不一等。 
庄朝晖
1659
5-29
共 78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 /10 页 8 篇论文/页 转到: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