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略论文
4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摘 要 题】科技与文艺 【 正 文】 1 现代高新技术的进步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处在深刻的矛盾之中,处在命题与实际上的悖论之中。我们在研究它们相互关系中的正面影响的同时,有必要注意它的负面效应。 我们不能不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破除了宇宙自然与生命思维的许多神秘的同时,也大大压缩了人类想象的空间,摧毁了不少“诗意栖息”的社会生态环境,严重冲淡了温馨和谐的人文情感。人们惊呼科技产业化时
董学文
497
1-7
4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一、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几年前,许多城市先后展出了一种名为《大地走红》的环境艺术,就是用几万把红伞把公园装饰起来,形成一种供人欣赏的景观。但很快这一艺术就产生了一种事先谁也没有料到的效应:它在每个城市的展出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共话题。话题就集中在市民们观赏这些露天展放的红伞时的行为方面。在许多城市里,这种展出的后果可以说成是“惨不忍睹”:几万把红伞被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偷的偷、抢的抢
高小康
1068
1-6
4 試論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一 “味素事件” 2001年的第三天,多数日本人还在享受新年休假,日本多家报纸相继报道了一条海外消息:印尼政府保健省指责日本味素公司印尼分公司的产品违反伊斯兰教徒信条,命其三周内收回所有上市产品。随后,该公司日方社长及日方数名人员被逮捕,工厂暂时停工(注1)。 据报道,该公司1998年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美国产的某种酶,而这种酶乃是从猪内脏提取的。人
佚名
407
6-20
4 文化生产力理论与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的走势
内容提要: 文化生产力揭示了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明晰了政府管理文化的职能和任务。构建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转变党管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式,界定政府的文化权利和职能范围,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 关 键 词:文化生产力 文化服务体系 政府职能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丁 言
530
5-25
4 论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是一项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 要 题】民族文化
【英文摘要】China is of multi-ethnic,mu
宋蜀华
903
4-11
4 面对WTO的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WTO)步伐的加快,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如何面对WTO的问题,议论纷纷。有人以为,中国文化将在充斥着“洋货”的市场里无所适从;甚至还有人以为,WTO将会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进而全盘西化,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属国。有鉴于此,笔者根据中国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规律,就上述两方面的意见发表一些看法,以就教于专家。
我认为,中国文化将在充斥着“洋
欧阳祯人
815
4-10
4 “中华认同”与和平统一
一
台湾大选之后,一些人断言武力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手段,这种观点很危险。如果把武力看成是唯一可用的手段,那么最终必然要靠武力解决问题,这一点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果台湾最终要靠武力统一,那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现在都在讲“和平崛起”,但如果连和平统一的气魄和自信都没有,谈“和平崛起”还有什么意义?很多人认为台湾问题拖下去对我们不利,这种观点让人难以理解,道义在我们这边,为什
殷 辂
533
4-9
4 “文化民族主义”随想
“今中国人所自以为中国者,岂徒谓禹域之山川、羲、轩之遗胄哉,岂非以中国有数千年之文明教化,有无量数之圣哲精英,孕之育之,可歌可泣,可乐可观,此乃中国之魂,而令人缠绵爱慕于中国者哉。有此缠绵爱慕之心,而后与中国结不解之缘,而后与中国死生存亡焉。”
康有为,《孔教会序》,一九一二年。
一、引论
思索的缘起
我是与中国的改革事业一
康晓光
912
4-9
共 43 篇论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 /6 页 8 篇论文/页 转到: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