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对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本区具有林业资源丰富,可利用价值高,但资源分布和质量比较差的特点。要促进该区林业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保护为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综合开发和管理之路。
关键词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林业上最初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原意为“永续作业”或“永续利用”,是森林经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经理学科最初是由欧洲的林学家们在 17 世纪创始的,德国人在 18 世纪开始了以法正林 (Normal forest; Normalwald) 为中心的森林经理学科理论研究,后来推广到瑞士、奥地利及法国等国家,最后推行到世界各国。其最终目的是森林的采伐量不能大于生长量,以及保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林业小业主的木材简单再生产和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森林的效益不仅仅是局限在木材效益,而是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及其环境。林业的最大效益不仅从生产木材的简单效益来衡量,因而扩大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追溯历史,林业是研究资源可持续发展最早的行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使其不但为当代所用,还应该不断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依托青藏高原的林业资源,研究与探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E78°~110°,N21°~39°),以其高大而雄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非常悬殊(差别 7000m 以上),气候变化异常,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世界上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本区域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对以上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本区由青海、西藏、云南和四川等省(区)组成,土地面积 28 9.86万 km2,人口 1.6429 亿。
2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现状及其评述
2.1 林业用地
据统计,全区林业用地面积为 6235.91万hm2(表 1),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 23.7%,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 2315.84万hm2 和 626.69万hm2,占全国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 20.40% 和 34.80%;灌木林和无林地分别为 1755.63万hm2 和 1281.04万hm2,分别占全国灌木林及无林地的 59.10% 和 17.49%;经济林果和苗圃面积分别为 152.59万hm2 和 0.76万hm2,其中苗圃仅为全国苗圃的 6.7%。全区森林覆盖率为 12.79%(四省平均数)。人均占有林地 0.153hm2,比全国平均水平 (0.114hm2) 多 34%,其中西藏人均森林面积为 3.145hm2,是全国人均森林最多的省(区)。
表 1 青藏高原林业用地资源概况 Table 1 Situation of land use related to forestry resourc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单位:万 hm2) |
项目 |
林业用地 面积合计 |
有林地 面积 |
林分 面积 |
疏林 面积 |
灌木林 面积 |
经济林 面积 |
苗圃 面积 |
未成林 造林地 |
无林地 面积 |
竹林 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
西藏 |
840.20 |
396.37 |
396.20 |
24.93 |
398.29 |
0.59 |
0.03 |
0.27 |
20.31 |
- |
5.84 |
青海 |
287.54 |
25.10 |
24.65 |
11.58 |
160.00 |
0.36 |
0.08 |
4.80 |
86.07 |
- |
0.35 |
云南 |
2435.97 |
940.42 |
860.28 |
316.19 |
406.40 |
67.66 |
- |
28.31 |
744.65 |
12.48 |
24.58 |
四川 |
2672.20 |
1153.18 |
1034.64 |
274.01 |
790.90 |
83.98 |
0.65 |
23.41 |
430.01 |
5.92 |
20.37 |
合计 |
6235.91 |
2514.98 |
2315.84 |
626.69 |
1755.63 |
152.59 |
0.76 |
56.79 |
1281.04 |
18.40 |
12.79 |
占全国 % |
23.70 |
18.81 |
20.40 |
34.80 |
59.10 |
- |
6.70 |
8.00 |
17.49 |
4.70 |
13.92 | |
注:西藏的数据为控制线以内的数据。以下相同。
2.2 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412177.82万m3,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 38.4%; 其中林分蓄积量为 367125.08万m3,疏林蓄积量为 25165.55万m3,分别占全国林分和疏林蓄积量的 40.40% 和 46.20%(表 2),这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最多的区域,其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区域第一,人均蓄积量达 231.38m3( 四省平均数 ),是全国平均水平 (8.622m3) 的 26 倍多。其中西藏人均多达 900m3,云南人均为 28m3,四川人均为 11m3,青海最少,只有 6m3。
表 2 青藏高原森林总畜积量资源 Table 2 Total storag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单位:万 m3) |
项目 |
林分蓄积量 |
疏林蓄积量 |
散生木蓄积量 |
四旁树蓄积量 |
活立木总蓄积量 |
人均蓄积量 |
西藏 |
123105.84 |
1967.88 |
1107.35 |
25.07 |
126206.14 |
900.8 |
青海 |
2959.97 |
448.54 |
35.37 |
243.41 |
3687.29 |
6.24 |
云南 |
110528.18 |
13588.95 |
10949.17 |
1574.31 |
136640.61 |
28.84 |
四川 |
130531.09 |
9160.18 |
2977.58 |
2974.93 |
145643.78 |
11.87 |
合计 |
367125.08 |
25165.55 |
15069.47 |
4817.72 |
412177.82 |
- |
占全国 % |
40.40 |
46.20 |
19.50 |
14.51 |
38.40 |
- | |
全区用材林面积虽然只占全国面积的 17% 多,但蓄积量达 228035.53万m3(表 3),占全国总量的 1/3 以上,防护林的面积及蓄积均占全国总量的 40% 以上,特别是其蓄积量达 116704.52万m3,几乎占全国该项总量的 2/3,薪炭林的蓄积量也占全国总量的 43% 以上。充分表明本区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
表 3 青藏高原各林种面积及蓄积量资源 Table 3 Storage of various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area of various types of forest
(单位:万 hm2,万 m3) |
项目 |
用材林 |
防护林 |
新炭林 |
特用林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西藏 |
262.43 |
87833.16 |
130.94 |
34645.37 |
0.72 |
57.02 |
2.18 |
570.29 |
青海 |
3.32 |
322.82 |
21.09 |
2621.16 |
- |
- |
0.24 |
15.99 |
云南 |
571.92 |
66154.95 |
179.92 |
25718.11 |
45.10 |
2974.05 |
63.34 |
15681.07 |
四川 |
670.90 |
73724.60 |
346.41 |
53719.88 |
1.29 |
6.62 |
16.04 |
3079.99 |
合计 |
1508.57 |
228035.53 |
678.36 |
116704.52 |
47.11 |
3037.69 |
81.80 |
19347.34 |
全国 |
8492.86 |
647338.69 |
1607.29 |
177797.70 |
428.86 |
6916.74 |
334.81 |
49663.58 |
占全国 % |
17.76 |
33.82 |
42.21 |
65.64 |
10.99 |
43.92 |
24.43 |
38.96 | |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森林资源的年龄和面积结构不合理(表 4),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的比重偏少,过熟林的蓄积量太多,不利于资源本身的永续利用。
表 4 青藏高原各林龄林种面积及蓄积量资源 Table 4 Area and storage of various types of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
(单位:万 hm2,万 m3) |
项目 |
幼龄林 |
中龄林 |
近熟林 |
成熟林 |
过熟林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面积
| 蓄积量 |
西藏 |
17.97 |
715.10 |
28.56 |
3880.83 |
31.44 |
6140.71 |
151.16 |
44325.50 |
167.14 |
68043.70 |
青海 |
5.60 |
396.57 |
9.73 |
1031.01 |
3.36 |
529.96 |
3.92 |
545.04 |
2.04 |
457.39 |
云南 |
306.57 |
14898.57 |
223.16 |
23395.58 |
121.37 |
16288.94 |
117.02 |
23551.71 |
92.16 |
32393.38 |
四川 |
254.59 |
4755.85 |
276.58 |
18525.09 |
122.56 |
14809.47 |
202.40 |
42529.71 |
178.51 |
49910.97 |
合计 |
584.73 |
20766.1 |
538.03 |
46832.5 |
278.73 |
37769.1 |
474.50 |
110951.1 |
439.85 |
150805.4 |
全国 |
4133.3 |
102317.6 |
3613.1 |
266034.2 |
1106.1 |
122142.1 |
1268.9 |
220370.9 |
742.4 |
197851.8 |
占全国 % |
14.15 |
20.30 |
14.89 |
17.60 |
25.20 |
30.92 |
37.40 |
50.35 |
59.25 |
76.22 | |
2.3 经济林资源
经济林资源包括果树林、粮食林和食用油料林等,本区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香(芭)蕉、板栗、菠萝、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芒果、核桃、花椒、橡胶、油桐等。1995 年全区经济林面积为 70.27万hm2(表 5、表 8),仅占全国经济林果总面积(1481.45万hm2)的 5%。其中,四川果树林的面积最大,达 30万hm2,云南 13万hm2。1995 年经济林总产量为 284.52万t, 仅占全国总产量(4323.43万t)的 6.6%(表 5),油料林为 8.82万t,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10.3%,是全国经济林最少的区域。但本区集中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区域的经济林种类,品种丰富,种类繁多。
表 5 青藏高原经济林资源概况(1995 年) Table 5 Situation of wconomic forest resourc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单位:万 hm2、万 t) |
项目 |
果树林 |
粮食林 |
食用油料林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青海 |
0.57 |
2.68 |
- |
- |
0.055 |
0.02 |
西藏 |
0.09 |
0.56 |
- |
- |
0.30 |
0.074 |
四川 |
30.14 |
213.41 |
2.91 |
2.51 |
13.018 |
2.97 |
云南 |
13.53 |
53.24 |
3.91 |
3.30 |
5.75 |
5.753 |
合计 |
44.33 |
269.89 |
6.82 |
5.81 |
19.123 |
8.818 |
全国 |
715.04 |
4039.5 |
187.45 |
198.53 |
578.957 |
85.396 |
占全国 % |
6.20 |
6.68 |
3.64 |
2.93 |
3.30 |
10.33 | |
2.4 野生动、植物资源
(1) 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淀粉、油料、纤维、单宁(鞣料)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全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贵药材虫草、妇科良药西藏红豆杉 (Taxus allichiana)、云南红豆杉 (T. yunnanensis)、雪莲 (Saussurea involucrata)、治疗高血压的萝肤木 (Rauwolfia verticillata)及有抗癌疗效的美登木 (Maytenus hookrei)、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黄连等。
淀粉植物以栎 (Quercus sp.)类的面积最大,据统计其总面积达 373万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种类。油料植物以核桃数量最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纤维植物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西藏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鞣料 ( 单宁、“烤胶”、树脂(胶)植物资源有橡胶、漆树、油桐、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桦木属、杨属和西藏红杉等。据统计,1995 年油桐和生漆产量分别为 13万t 和 685万t, 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 33% 和 23%。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和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芩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羊肚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 青藏高原也是我国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据有关资料,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虎、滇金丝猴、灰叶猴、长臂猿、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野驴、长尾叶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绿孔雀 (Pako muticu)、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3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3.1 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虽然只占全国总量的 23.70%,但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 38.4%;有林地面积为 2514.98万hm2,虽不及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3833万hm2),蓄积量却达 412177.82万m3(表 2),比东北地区(362874.8万m3)多 13% 以上,位居全国区域资源的第一位。但据遥感信息和实际调查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等地。
从水平分布而言,东南部以昆明、四川的攀枝花和西昌为中心,东到云南的宣威,南到个旧、景谷,西到保山,沿澜沧江北上至西藏的东南部,北到四川的石棉等地,以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为主;在东南部和西部的边界地带分布有亚热带和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西双板纳和波密、察隅等地);在成都平原西部和南部地带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往南至泸定、木里至云南的宁莨、维西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柏木林等山地针叶林以及疏林、灌木林等为主。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 100(云南河口)~4400(4500)m 地带,但在西藏东南部的昌都以西和以北地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 2700~4400m 地带,海拔 2700~3400m 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的东部往西,依次分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 (Cu nning hamia lauceolata)林、云南松 (P. yunnanensis)林、思茅松 (P. kesiga Rogle ex G ord(A. chev. )gaussen)林、暗针叶林以及常绿阔叶林(含雨林)等,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及雅藏布江的支流两岸。在云南东南部的西双版纳、金平河口和西藏东南部海拔 350m 以下分布有热带雨林,海拔 350~1000m 为热带季雨林,海拔 1200m 以上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位于西藏东北部的洛隆边坝、嘉黎、比如等县,林线海拔高达 4600m,树线达 4700m,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其中,海拔 150~3300m 多分布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 (P. denpsata)及少量杨 (Poplus sp)、桦木林 (Betula sp)等;海拔 3300~4100m 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 4100~4500(4600)m 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3.2 生物多样性丰富
青藏高原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特别是云南和西藏两省(区)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因其林内种类繁多,结构非常复杂,故有“植物王国”之誉。仅西藏的种子植物就有 5766 种,隶属 208 科 1258 属,其中木本植物约计 104 科 363 属 1498 种。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桑科千果榄仁、天料木、大叶藤黄、杜英等;以及马尾松、杉木、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 (P. armandi)、粗枝云杉 (P. aspratae)、川西云杉 (P. balfouriana)、丽江云杉 (P. likiangensis)、林芝云杉 (P. var. likiangensis)、麦吊云杉 (P. brachytyla)、紫果云杉 (P. purpurea)、鳞皮冷杉 (Abies squamata)、黄果冷杉 (A. ernestii)、怒江冷杉 (A. nukiangensis)、乔松、西藏红杉 (Larix griffithiana)、大果红杉 (L. potaninii);以及大果圆柏 (Sabina tibetica)、垂枝柏 (S. recurva)、滇藏方枝柏 (S. 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 (Quercus quifoliode s)、黄背栎 (Q.pannosa)、高山栎 (Q. semicarpifolia)等。珍稀树种有西藏红豆杉、澜沧黄杉 (Pseudotsuga orrestii)等。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1] [2] 下一页 |